李跃儿 把教育当作一生理想

2023-07-12 08:44:4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说到“巴学园”,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窗边的小豆豆》。而今天我们说的芭学园是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李跃儿芭学园”。这所幼儿园地处北京郊区,但却常年吸引着许多学前教育理想主义者、媒体记者,甚至电影工作者到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导演张同道跟拍两年并制作出《小人国》《成长的秘密》两部纪录片。纪录片发布后的12年间,张同道一直坚持跟拍芭学园孩子的成长历程,并于2019年制作了电影《零零后》。这部电影让这所幼儿园和它的创始人李跃儿更多走进了公众视野。

2010年,本报记者走进芭学园,对园长李跃儿进行了专访,并刊发题为《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去尊重孩子的发展》的报道,引起了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13年,来自全国16个省份近300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跟随本报走进芭学园,开展了为期3天的“寻找理想的幼儿园”主题研讨会。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是芭学园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给孩子设置有准备的环境,芭学园将人类生活的基本内涵“打包”,变成孩子的工作材料。比如为了让孩子体验种地,体验野外生存,芭学园专门租了30亩山林。


(资料图片)

基于有准备的教育环境,芭学园又设计了四季课程。在春季课程里,体验农耕的孩子会注意到种子、庄稼、蜗牛、蚂蚁、虫子等,这些又会生成为夏季课程的内容。“儿童的自由是探索思想和人格的自由,而不仅是行为的自由。所以,芭学园并不是让孩子快乐就行了。”李跃儿强调。

在芭学园,李跃儿是孩子们喜爱的人,孩子称她“大李”。说到芭学园的孩子,李跃儿脸上溢满着幸福,她说:“我天天被孩子们滋养着。”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为了给孩子制造一双合脚的鞋,李跃儿用40多年时间仔细研读了蒙台梭利、华德福、瑞吉欧等教育著作,慢慢总结出一整套集教育理论、儿童心理研究、课程设置、课堂操作为一体的教育体系。现在,人们称它为“李跃儿教育”。

在从事学前教育之前,李跃儿是宁夏银川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她学美术出身,当过中学教师,教过美术、地理和生理课,还办过不收费的美术课外班。就是在这个不收费的美术班里,她发现自己教孩子画画的方法很有问题,总是不自觉地想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嫁接到孩子身上。后来,她接触到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开始一点点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帮助孩子成长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就这样,她带着为数不多的资金,从宁夏到北京,力图创办一所心中的理想幼儿园。

人的发展像种子一样,会按照大自然给它设计的程序发芽成长。不要试图让孩子超越自然发展的节律,应该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去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孩子预设一个成长模式,把孩子硬套进去。在李跃儿看来,幼儿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要了解他们就需要心灵的洞察和认真的聆听。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师要感受孩子,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就是力求把孩子培养成符合他特点和性格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社会化的功利打算。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不计得失地去做,去付出,去给予。当然,这个过程一开始是艰苦的,也是缓慢的,但当你看到努力带来的改变时,那种愉悦是难以形容的。感谢孩子们,让我有机会享受这种深层的愉悦。”李跃儿说道。

或许很多人都从电影中感受到了芭学园对孩子的尊重,以及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但是在芭学园,李跃儿同样注重规则意识的建构,只是这种建构是让孩子逐渐明白自由与规则的边界,而不是制定一系列成人认可的规范,强迫孩子去遵守。建构规则必须严格,但不能严厉。教师要通过建构规则,引领孩子正确行使属于自己的个性自由,以及探索和学习发展的自由。引领的意思是濡染,而不是逼迫和命令,就是教师自己做,让孩子自然地模仿。

在多年前本报的采访中,记者曾问李跃儿是否亲自给孩子上课,她说当然,自己带一个班的古典音乐欣赏和绘画。她描述了一个个课堂场景:“上课了,我不说话,只做一些动作。他们会奇怪地问我怎么了。我说,我刚才在说话,但没有用嘴巴说,我用什么在说?孩子们说,你用胳膊和腿在说。再比如,我们拿了醋和擦脸油让孩子去闻,并把闻到的味道画下来,让他们发现绘画就是一种语言。接下来我们还会用声音、舞蹈来说话。这些就是刺激。建构主义教育很讲究刺激,刺激以后孩子就会自动吸收。”

在芭学园,李跃儿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在她看来,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调节和安排孩子每天的生活,什么样的节令给什么样的课程;能把握课程哪个部分属于心灵,哪个部分属于情感,哪个部分属于技术,哪个部分属于知识;能够知道怎么把孩子有效地带入进去,并根据孩子在课程中的反应延展教学……这样一名成熟教师的培养需要3年。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李跃儿经常强调“教机”。这里所说的“教机”是指教师要抓住教育教学的机会。比如,一个女孩很想进入别人的群体,但是她来晚了,所有孩子都扎成堆儿开始做事了。于是这个女孩走过去跟他们说,我跟你们玩行吗?孩子们随口会说,我们不需要。这是实话。但是这个女孩就会很难受,她需要的帮助是怎样进入群体。而另外一个3岁的男孩要盖一间房子,他抱着木块来了,但是一搭就倒。这时他需要技术性的帮助。

不同的孩子会产生不同需要,当孩子产生需要时,教师对他的帮助才有用。因为孩子是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去建构起统合世界的心智结构,心智结构越丰富,将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越容易。李跃儿希望在儿童时期就让他们通过自然的方式去建立丰富的心智结构。

再次走进芭学园,记者感受到芭学园教师对李跃儿教育理念的认同,以及他们各自在实践中积累的不同经验。多年来,芭学园一直致力于把教师培养成学前教育专家,在传播芭学园理念的过程中,李跃儿总是尽可能让教师去讲,通过讲述、写作梳理思想。芭学园定期推出公益直播,解答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

在《中国教师报》创刊20周年之际,李跃儿想对一线幼儿教师说:“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并不难,把做好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理想所在,既超越自己又帮助孩子,就这么简单。”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12日第8版 

作者:本报记者 宋 鸽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