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赴宴也“打包”-天天热闻

2023-05-08 12:02:33     来源:今晚报


(相关资料图)

警句“吃不了兜着走”,常被用来警告或威胁某人做事必须考虑后果,否则将难承受。可在制止舌尖浪费上,古人并不介意“吃不了兜着走”,且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节俭佳话。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南朝著名文学家、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徐孝克堪称“打包”狂。《隋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说:南朝陈国子祭酒徐孝克生性清廉,每次陪侍宴席,“无所食啖”,可散席时,他面前的食品却少了。高宗(南朝陈国宣帝)很纳闷,就询问中书舍人管斌是怎么回事,管斌因没在意回答不上来。由此,管斌就留意观察,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后来查访,才知他是拿回去给母亲食用。管斌如实禀报,高宗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一时传为美谈。

北宋“牛人”司马光也好“打包”。宋人胡仔编撰的中国诗话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二说,“至本朝君实(司马光)亦居洛中,遂继为之,谓之真率会。”司马光组织“真率会”,还定了“约法三章”:“朝夕食不过五味,菜果脯醢之类,各不过三十器;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遂巡作下酒时,作菜羹不禁……既食而携其余。”“真率会”及“会约”清晰地告诉人们,当时七八个志趣相投的退休高官聚会,不讲排场,量入为出,吃剩的统统打包带回。司马光没钱?当然不是,他把退休金的一半送给贫困朋友,另一半捐出去“周济贫民”,自己晚年组织“真率会”与老朋友、老同事聚会,自己不浪费还和老朋友们力行节俭的生活方式。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四》写道:“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朋友聚餐后,剩下的饭菜,带回家给孩子吃。这可不是“美食家”苏东坡矫情,被贬黄州、儋州等地,他都“身耕妻蚕”,吃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喝自己采的茶,他的勤俭和坚韧,一直令世人叹服。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纷纷以行动“尚俭戒奢”,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崇尚勤俭持家,教育子孙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见,餐后“打包”的习惯在我国由来已久,勤俭节约、反对铺张,亦被视为美德代代相传。我们当下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更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理性消费、简朴务实的社会风尚。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