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甄别信贷资产分类 真实性的路径分析

2023-04-24 12:04:35     来源:金融时报

郭六生

准确掌握银行业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对摸清金融风险底数及其防范化解具有不可替代的数据支撑作用。现实中,由于信贷资产业务量大,一般采取抽样的方法判断其五级分类的真实程度,不仅费时耗力,而且面临不能充分反映银行业机构信贷资产风险的缺陷。实践中若能对易于混淆风险分类的主要方式、途径进行归纳和分型辨类,从而按类别进行批量甄别,以应对银行业机构海量的信贷资产业务,将是一种效率倍增的有益途径。

批量甄别的辅助工具


【资料图】

本文以Countif或Countifs函数〔以下统称“Countif(s)函数”〕为示例工具,在对信贷资产风险分型辨类基础上,辅助进行分类真实性的批量甄别。该函数是Excel表中用于指定区域对指定条件的单元格进行查找计数的一个统计函数,可以在同列中进行单一条件或多条件地查找计数统计,函数中指定条件的包容性很强,不仅数值、文本可以在函数中识别,表达式乃至通配符等都能运用其中。

批量甄别的分类设定及其运用

银行业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等级(即五级分类,后三类统称为不良信贷资产),能够有效揭示银行业机构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和结构。批量甄别的分类设定务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的政策规定予以确定,如两部委2023年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令2023年第1号)。

(一)在所有逾期类贷款中筛查,主要运用于脱期法分类管理的信贷资产。这种方法是对所有贷款按照给定的逾期参数条件进行筛查后甄别的方法。原理是依据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信贷资产逾期90天(含,下同)以内为关注、91天至270天为次级、271天至360天为可疑、361天以上为损失的分类管理规定(脱期法)进行甄别。调取被核查对象的贷款实时明细表将本金逾期天数、利息逾期天数设为指定的筛查列;按照逾期天数“小于等于90天”“大于等于91天小于等于270天”“大于等于271天小于等于360天”“大于等于361天”的筛查参数条件,以客户号为唯一标识,在全部贷款中分别进行筛查,公式为=COUNTIF(S)(本金或利息逾期天数数值列,“逾期天数各档次条件标准”);将上述筛查结果与账面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比较,判断两者的一致性,甄别出不良信贷资产的准确数额。

(二)在各分类形态贷款中筛查,主要运用于非零售类的信贷资产。这种方法是对同一非零售信贷客户多笔贷款分列在不同分类形态的情形进行筛查后甄别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五级分类管理要求,同一非零售客户10%以上债权划分为不良,则该客户的在该行全部贷款均应列入不良管理。将正常、关注和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分别设为两组,以客户号为唯一标识(后述公式中指定设为A列),在后一组中筛选出达到10%的同一非零售客户,分别与前一组的正常、关注类贷款进行比对。对同一客户不良达到10%,同时列有正常、关注形态的贷款,统一甄别调整至不良贷款形态之中。

(三)在借新还旧类贷款中筛查,主要运用于存在再融资情形的信贷资产。这是一种按续贷即贷款到期再贷的方式进行筛查后甄别的方法。其甄别原理是办理贷款借新还旧必须符合信用状况良好没有欠贷欠息的前提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办理借新还旧应延续原贷款的分类状况进行管理,如原为次级贷款应继续延续次级贷款的状况进行管理。在正常贷款中以“借新还旧”为筛查参数条件,以客户号为唯一标识,筛查出所有列在正常贷款中的借新还旧类贷款,公式为=COUNTIF(贷款发放方式信息列,“借新还旧”);将所有借新还旧类贷款,分别与核查期内借新还旧日前、借新还旧日至筛查截止日各月末逾期贷款和结欠利息贷款进行比对匹配。匹配一致则该借新还旧类贷款应延续借新还旧前的贷款形态管理,甄别调整至相应的贷款分类形态。

批量甄别的运用建议

(一)坚持实质重于形式。以借新还旧贷款为例,借新还旧属于重组贷款,应该分类到关注乃至次级以下形态,但如果把所有借新还旧贷款均列为关注、次级以下贷款则定生谬误。借新还旧贷款中有相当部分为由于生产经营计划改变或其他临时性因素引起的借新还旧,是毫无疑义的正常贷款,如将这部分贷款列入关注乃至次级以下贷款就会使其数据失真,应轻形式重实质归类于相应贷款形态。

(二)坚持积极创新改进。如许多客户在不同银行业机构发生贷款,而其风险分类形态往往参差,目前也无更好的方法在各银行业机构间进行分类形态甄别。但如果随着监管系统的完善,其集成了所辖银行业机构的全部信贷数据信息,则就有了创新不同银行业机构间甄别不良信贷资产方法的基础,就可以使风险分类信息更为精准。

(三)坚持服务政策实施。以近两年实施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为例,这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对普惠小微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纾困措施。普惠小微企业体量庞大,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在集中、紧急办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和问题。甄别中应区别不同情况,以是否有利于该政策对普惠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导向,不轻易上调普惠小微企业风险等级,不轻易否认银行业机构相应申请其1%激励资金的资格等。

(作者为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