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热讯:北京论语:“专家说”为何变成“奇葩说”

2023-04-13 15:13:26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

4月12日,多条“专家建议”冲上各大热搜榜:有的专家称子女是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建议有实力有担当的人多生孩子;有的专家称北京打车太便宜,网约车是北京堵车的罪魁祸首……专家建议引起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认为,这些建议不接地气,如果是专家真实意思的表达,既不可信,也不可行。

大多数网友既非某个领域的专家,也不具备与专家同等量级的学识,更不掌握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数据,仅以普通人的普通认识来看,冲上热搜的几条专家论断和建议,也实在无法苟同。国家鼓励生育,但没有强制生育,更是通过各种政策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相比之下,专家一句年轻人不生小孩就不对,与政策不符且缺乏与年轻人的共情;子女是长周期耐用消费品,则是典型的引喻失义,是对生命延续和传承的误读。至于北京打车太便宜的观点则陷入了纯粹的经济思维,似乎忘了有些特殊商品不适用价格杠杆的经济原理;网约车是堵车罪魁祸首的论断,网友一句话就堵得死死的:没有网约车之前的堵车怎么解释?

专家因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能提供专业性的见解,而成为公众认可并尊重的对象。专家有不同观点和判断很正常,网友见仁见智也合理,通过交锋双方才能取得共识。可一段时间以来,欠缺科学、违反常识、逻辑不通的专家观点层出不穷,专家不再权威,甚至沦为“砖家”,有些专家的观点已不能代表学术界,更难以让公众信服。

原本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各路专家,走下神坛,遭遇形象危机。有的是忘了隔行如隔山的古训,跨专业置评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有的是媒体为博眼球断章取义;有的纯粹就是不学无术的同时还想扬名立万;甚至有人自封专家,无视周围的冷眼和谩骂。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自媒体带节奏,故意曲解专家意见,以黑专家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网红梦。

不靠谱专家哗众取宠的根本原因,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身为专家没有科学精神,更不愿意在冷板凳上做一些严谨细致的研究工作。还有一些“专家”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丢掉了学术规范和社会责任。习惯抛头露面,乐于替人站台,满足于一知半解,其对某个问题的认知自然谬以千里,给出的所谓建议难免贻笑大方,甚至有贩卖私货的嫌疑。脱离了当下社会实践和基层民众,掌握了点理论皮毛就削足适履,不了解具体实际就大言不惭,混了个什么头衔就高人一等,说话盛气凌人、建议天马行空、观点不容置喙。这样的专家,能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可以想见;心明眼亮的公众不买他们的账,实属必然。

当然,绝大多数专家都言之有物观点鲜明,值得公众信任。但是,一小部分专家信口开河的毛病足以引以为戒。只希望“奇葩说”的专家多练练内功、接接地气,说尊重科学规律的真话、符合中国实际的实话、不违人性人情的人话。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贾亮

流程编辑:严圣淼

标签:

包装